文 / 張泉湧
壹、南美洲最寬廣的地區接近赤道區,大都屬熱帶氣候
南亞美利加洲簡稱南美洲(South America),面積約1,784.000萬平方公里,占全球表面約3.5%,為世界7大洲之一,位處南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北面是北美洲和加勒比海,西面有海拔數千公尺高聳的安地斯山脈,東面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和亞馬遜熱帶雨林。安地斯山脈南北長6,400公里,是全球陸地上最長的山脈,最高山阿空加瓜山高6,962公尺,橫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及阿根廷等7國。南美洲較著名的河流有亞馬遜河、奧利諾科河及拉布拉他河;其中亞馬遜河為世界流量、流域最大及第二長河。
南北美洲之間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巴拿馬運河以南為南美洲,面積有1,784萬平方公里,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巴西、智利、烏拉圭、巴拉圭、阿根廷、利維亞、主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其中巴西占南美洲約一半的領土,人口2.15億,居世界第6,大部分位於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5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全境大部份屬熱帶氣候,北部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亞馬遜平原,大都屬赤道多雨氣候。巴西擁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二。南美洲最寬廣的地區接近赤道,溫帶範圍小、熱帶範圍大。祕魯、智利北部因副熱帶高壓,受東南信風及秘魯寒流影響,形成熱帶沙漠氣候。智利中部則為夏乾冬雨的地中海型氣候,南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貳、亞馬遜森林近年遭嚴重毀林,導致雨林區降雨量減少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占地700萬平方公里,橫跨南美洲巴西、玻利維亞及秘魯等9國,占世界雨林面積的50%,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擁有獨特的降雨循環系統,讓森林內的動植物獲得足夠的水。人類利用和破壞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礦業、畜牧業、紙漿及棕櫚油等企業大規模砍伐與焚燒森林,都使全球推行減碳措施削弱原有功能,甚至會將已封存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全球有23%的碳排放源於砍伐樹林及工業化農耕等土地使用。2005年歷經百年大旱後,科學家發現,亞馬遜嚴重受創,不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變差,甚至反過來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英國里茲大學教授菲利普稱,地球生態系統已經從2005年前每年吸收5億噸,到2012年已反過來排放10億噸二氧化碳,因此對地球氣候更加傷害,若失去亞馬遜雨林,高達900億噸的二氧化碳將被釋放至大氣,相當於全球數年的排放量。
亞馬遜森林火災的主因是農、牧工人和投機商非法濫伐和放火,亞馬遜雨林在2019年8月~2020年7月間,偵測大火記錄增加9.5%,創下12年來最高記錄。大火造成上千物種喪命,重創亞馬遜生物群系,估計2020年大火共釋放8.13噸溫室氣體。據巴西太空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2020年1~8月的大火事件,累計超過60,000筆,較2018年多出84%,是巴西雨林最嚴重的一年。巴西國家太空署表示,自2022年1月1日~9月18日衛星監測共發現75,592起火災,比2021年一整年的75,090起還多,已有好幾天的起火次數超越2019年8月10日烈火日(Day of Fire)。當時農民合作推動一項計畫,在北部巴拉州(Para)大量焚燒被砍伐下來的雨林,濃煙蔽日,一路飄到2,500公里外的聖保羅,全球紛紛譴責當地燒掉地球最重要資源之一的行為。
2023年3月《自然》期刊英國里茲大學教授斯普克倫的研究團隊指稱,熱帶雨林高比例的降水是來自雨林樹木蒸發的水汽,因此大規模毀林會導致雨林區降雨量減少,因降雨時雨林樹木會透過根系吸收水份,水份再經葉片氣孔蒸發或葉緣泌液釋出,水汽上升凝聚成雲並積聚產生降水,稱為降水再循環過程;亞馬遜地區降水再循環所產生的雨水占總降雨量的41%。一旦樹木遭砍伐,水循環就會受到破壞,雨水難以形成,進而造成乾旱。研究2003~2017年間數個雨林區的衛星影像和氣象資料,包含橫跨9國的亞馬遜雨林、世界第2大雨林剛果盆地,以及印尼尤澤生態系的東南亞雨林。結果發現毀林區面積大於2,500平方公里時,降雨量減少就會明顯;以最大測量範圍為4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研究,則每減少1%的森林覆蓋率,每月的降雨量就會減少0.25mm。亞馬遜自然雨林,高達60%的面積位於巴西,根據巴西國家太空研究院的數據,從2022年1~7月亞馬遜毀林率再創新高,整體的砍伐面積超過14個臺北市的大小,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已經連續3年乾旱,據該州市政協會聯合會估計,總損失已超過23億美元。
参、近年南美洲乾旱加劇,智利知名休閒勝地阿庫萊歐湖已從地圖上消失
2022年1月12日阿根廷面臨歷史性熱浪侵襲,部分地區氣溫飆高約45℃,暫時成為地球上最熱地區。2022年2月阿根廷北部野火延燒多天,燒毀超過約30個台北市面積,影響國寶飲料「瑪黛茶」生產,大火更燒向阿根廷的濕地保護區,動物們陷入恐慌大逃難。2023年3月15日阿根廷熱浪,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連續15天高溫超過平均,最高達32.3℃,體感更超過40℃,打破2017年熱浪為期11天連續高溫記錄,是2022年11月進入夏天以來第10場熱浪,1961年以來最熱以及第3乾燥的夏天。東北部爆出2023年以來最嚴重的野火災情,靠近巴拉圭邊境「科連特斯」省的森林大火,燒毀超過5,000公頃,相當於近半個陽明山國家公園。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WA)研究發現阿根廷降雨量處於過去35年來的最低點,嚴重影響經濟。
緊連太平洋沿岸的南美國家智利,2022年也面臨長達13年乾旱,為史上最久且最嚴,供應當地最大海港「瓦巴萊索」的湖泊只剩一個小水灘,幾乎全乾涸;首都聖地牙哥,度假勝地阿庫萊歐湖(Lake Aculeo),水位從2011年深6公尺一路下降,到2018年5月,湖泊已經徹底乾涸。2019年在嚴重乾旱之下,更從地圖上消失了。2022年4月智利史上最久的嚴重乾旱,首都聖地牙哥面臨乾旱問題已長達13年。智利政府估計,過去30年來,智利水資源可用量已減少10~37%,約70%的人口居住在雨量大幅減少、容易形成乾旱區域。
肆、南北美洲間之巴拿馬運河,近年嚴重枯水出現大擁堵
南北美洲間之巴拿馬運河,全長82公里,貫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道,為靠附近水庫調節水位的運河,近年遭遇史上最嚴重的枯水,經好幾個月的乾旱後,面臨缺水而引發嚴重「塞船」危機,超過150艘等待通過運河的船隻,出現大擁堵,等待通航時間多達21天,且情況持續惡化。2023年8月初巴拿馬運河祭出限航令,以往每次可讓36~38艘船舶通行,現在下調到32艘;除此之外為了降低吃水量,載貨量也必須降低。據2023年8月9日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有154艘商船正在排隊等待通行,平均等待時間為21天,主因是當地乾旱情況影響正常通行作業,限航令可能實施到2024年9月,估計一年,損失約台幣63億元。
伍、南美各國近年爆發嚴重土石流災情
2017年4月4日哥倫比亞莫科阿城,因不尋常暴雨,遭土石流侵襲,至少有254人死亡,逾200人失蹤。哥倫比亞聯合國官員聖地亞哥(Martin Santiago)指出,當地會承受如此巨大的自然災害,氣候變遷絕對占了很大的角色。哥倫比亞前環境部部長聖托(Adriana Soto)則認為,濫墾濫伐也是導致土石流發生的一大原因。哥倫比亞這次的土石流災害可說是南美洲近幾個月傷亡最嚴重的一次,秘魯前幾周才遭逢不尋常的暴雨,造成各地出現洪患危機,至少有101人因此死亡。厄瓜多則有 21人因為水災死亡。
2021年12月28日巴西東北部爆發洪災,巴伊亞州(Bahia)2座水壩不敵洪水致潰堤,大量洪水灌進高漲河流,當地有11個城鎮泡在水中,20人死亡,這是該州史上最嚴重災難。巴伊亞州約1,500萬居民,在歷經漫長乾旱期後,緊接著幾周飽受間接性洪水侵襲,降下創記錄雨量,部分地區平安夜及聖誕夜淹水,加上先前2座水壩潰堤,州內有72座城市因而處於緊急狀態。2022年6月1日巴西東北部連日暴雨,引發洪災及土石流,至少106死、10人失蹤,超過5千人無家可歸,這是巴西在近5個月內發生第4次重大洪水事件,2022年12月底和2023年1月初,巴西東北部遭遇強降雨,造成數10人喪生,數萬人流離失所;1月東南部的洪水造成至少18人死亡,1月里約熱內盧州的暴雨則造成230人死亡。2023年9月6日溫帶氣旋侵襲巴西最南端、南大河州5,000人居住的市鎮,不到24小時,引發洪水土石流,造成22人死亡、數千人被迫撤離。州長表示,這是該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氣災難,有85%被淹沒,還有數十棟房屋遭冰雹破壞。
結論、南美洲森林大火與濫伐造成地球之肺熱帶雨林重傷,陷全球氣候沸騰危機
人類利用和破壞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畜牧業、礦業、紙漿及棕櫚油等企業大規模砍伐與焚燒森林,都使全球推行減碳措施削弱原有功能,甚至會將已封存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且全球沸騰的主要驅動力量,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2年更創歷史新高。2022年是世界氣候災難年,全球爆發嚴重乾旱、水災、火災及熱帶風暴等,顯示氣候變遷對地球的影響加劇,極端天候帶來的災害,更頻繁更劇烈。聯合國業於2023年7月27日宣告全球開始步入沸騰時代,2023年8月南冰洋的海溫與海洋熱浪持續發生,海冰大量消融,證明即使南極是地球最遙遠的大陸,也難逃人為造成氣候暖化的衝擊。
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占地700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雨林面積的50%,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在2019年8月~2020年7月間,偵測大火記錄創下12年來最高記錄。據統計,燃燒熱點不只在雨林地,還有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稀樹草原以及全球最大濕地潘塔納爾濕地等。大火造成上千物種喪命,重創亞馬遜生物群系,估計2020年大火已釋放8.13噸溫室氣體是巴西雨林最嚴重的一年。
2023年6月中旬,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首次發現全球6月的升溫幅度超過1.5℃極限,尤其全球森林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深受氣候變遷影響,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顯示人類必須立即阻止氣候繼續惡化,而當務之急,就是減少碳排放,包括阻止破壞亞馬遜熱帶雨林。
【參考資料】
https://tw.news.yahoo.com/%E5%B0%88%E6%AC%84-%E5%85%A8%E7%90%83%E6%B2%B8%E9%A8%B0%E9%99%B7%E5%8D%B1%E6%A9%9F-%E7%86%B1%E5%B8%B6%E9%9B%A8%E6%9E%97%E8%A2%AB%E5%A4%A7%E9%87%8F%E7%A0%8D%E4%BC%90%E7%84%9A%E6%AF%80-%E6%B0%A3%E5%80%99%E7%81%BD%E9%9B%A3%E6%9B%B4%E5%9A%B4%E5%B3%BB-19191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