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全球沸騰現轉機!碳捕集、再利用及封存技術將扮演重要角色

文 / 張泉湧

經濟部與台灣塑膠公司合作,於2021年底建置全台第一套「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前導示範場。(圖/經濟部)

壹、世界主要國家經濟仍依賴石油與煤炭,陷氣候沸騰危機更加嚴峻

由於全人類目前主要仍依賴石化能源發展經濟,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11月30日~12月12日在石油大國阿聯酋舉行,由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賈伯(Sultan Al Jaber)出任主席,可見石化業繼續擁有巨大影響力。依世界銀行數據,中東沙國、阿聯與巴林,連同卡達及科威特,是全球人均碳排放量前10大的國家。全球氣候已步入沸騰時代,此時急需落實減碳行動,但澳洲主要仍仰賴化石與採礦企業。人類因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以及砍伐森林,致每年產生約300億噸二氧化碳,已導致全球沸騰時代來臨,引發極端乾旱、山火、洪災及劇烈風暴等災難,尤其中東近年更已飆至史無前例高溫,人民生活模式被迫改變,工人趕在清晨4點上班,上午9點下班。2023年10月南美巴西亞馬遜河流域,歷經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水位降至歷史新低,導致中部瑪瑙斯(Manaus)河流沿岸的岩石古石刻重見天日。

貳、中國新建煤電廠裝機是其他地區總和的6倍,碳排總量80%來自煤炭

中國是世界上太陽能組件和風力渦輪發電機的主要製造和使用者,在水力發電方面更領先全球,核電站建造也比任何國家多,但中國燒掉的煤炭也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量,並仍加快煤炭開採和燃煤電廠的建設,導致2021年與能源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近6%,是10年來最大增幅,且中國對煤炭的依賴可能會持續好幾年,甚至幾十年。目前中國電力約60%依賴煤炭,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高達全球能源相關排放量的1/3,碳排總量80%來自煤炭。2023年2月27日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以及全球能源監測(GEM)發布報告稱,中國自2022年起開始建設的煤電裝機容量是世界其他地區裝機容量總和的6倍。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雖然已承諾,將在2026~2030年間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並在2060年實現“淨零”排放。CREA及GEM報告稱中國2022年共批准106 GW的新煤電廠建設,相當於每週2個大型煤電廠。其中約1/3已開始投入建設,有些建設從獲許可、融資到動工,只花幾個月的時間。2023年前,中國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就已占約全球所有能源相關排放量的1/3,每年的燃煤量也高於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2023年6月中國主要燃料來源煤炭的發電量比2022年6月增加14%。2021及2022年,有些省份由於高溫創記錄因而嚴重電力短缺,因此獲准新設燃煤電廠,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更加頻繁。GEM研究表示,在全球新建燃煤電廠持續下滑情況下,中國2022年反常建造速度驚人,導致全球沸騰危機更顯加劇。

参、各國相繼研發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技術,將扮演抑制全球沸騰重要角色

人類每年排放約300億噸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候步入沸騰時代,但人類主要仍繼續依賴石化能源發展經濟。碳捕捉技術與氫能技術成為攸關2030年之後的淨零成果,目前的再生能源技術難以填補水泥、煉鋼及火力電廠等碳排量,因此美國第一家大規模、世界最大直接空氣捕獲工廠(Direct air capture,DAC)於2022年9月20日指出,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術,已被國際公認為减緩氣候變化和保護人類生存環境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CCUS主要目的是在防止使用化石燃料釋放大量二氧化碳至大氣層,同時是一種潛在手段以減輕因為使用化石燃料,所釋出的排放物而造成全球氣候沸騰及海洋酸化。2000年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南部的Weyburn-Midale油田建立最大試驗場,展開年規模180萬噸、全球最完整的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研究,至2021年已累積封存超過3,500萬噸二氧化碳,並成為碳封存計劃第一個商業化例子。2020年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CCUS是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的關鍵技術之一;2021年IEA則指出,發展CCUS可以為長期能源與氣候目標奠定基礎。2023年更提出「全球能源部門2050淨零排放路徑報告」,認為目前各國淨零承諾還不能讓全球在2050年達成淨零,呼籲所有人要採取更強有力的行動。

2017年美國佩查諾瓦(Petra Nova),擁有捕捉140頓二氧化碳能力,為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碳捕捉裝置正式開始營運,成為當年全球第一個商業化營運的燃煤電廠碳捕捉計畫,然而2020年佩查諾瓦因經濟不景氣、燃煤發電市場萎縮以及二氧化碳售價偏低等問題,宣布停止營運。目前由於二氧化碳市場價格回升,及美國總統已簽署通貨膨脹降低法(IRA),根據國際能源署2020年的報告,如果全球希望實現《巴黎協定》中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目前的碳排放量還需要減少50%~95%,讓CCUS技術仍是實現減碳目標的重要選項之一。

肆、我國相關排碳大戶如台塑、台電、中鋼及中油等積極投入CCUS發展

臺灣1年碳排量超過2億6,000萬噸,其中發電就超過一半,這些排放到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如能使用CCUS技術,對減碳目標將是一大助益。2022年3月30日國發會公布2050年淨零策略;包括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等4大轉型,以及科技研發與氣候法制2大治理基礎,共12項關鍵戰略,讓臺灣趕上全球淨零排放趨勢。2022年11月28日國科會、經濟部與環保署共同召開「CCUS社會溝通會議」,宣布大力推動相關技術,目標在2030年減碳460萬噸,2040年前後將CCUS導入燃煤及燃電廠運用,加上海洋碳匯及土壤碳匯等各項前瞻技術,2050年達成40.2百萬噸減碳目標。目前我國台塑、台電、中鋼及中油等排碳大戶對CCUS相關發展之情形分述如下:

工研院研發煙道氣二氧化碳捕獲流程圖。(圖/工研院)

伍、結論:

【參考資料】

https://tw.news.yahoo.com/%E5%B0%88%E6%AC%84-%E5%85%A8%E7%90%83%E6%B2%B8%E9%A8%B0%E7%8F%BE%E8%BD%89%E6%A9%9F-%E7%A2%B3%E6%8D%95%E9%9B%86-%E5%86%8D%E5%88%A9%E7%94%A8%E5%8F%8A%E5%B0%81%E5%AD%98%E6%8A%80%E8%A1%93%E5%B0%87%E6%89%AE%E6%BC%94%E9%87%8D%E8%A6%81%E8%A7%92%E8%89%B2-182646903.html

不想錯過最新精彩內容嗎?現在就訂閱!

近期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