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稱全球變暖或進一步推高食品價格

文 / 香港文匯網 國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認為,在2035年的預計升溫幅度下,全球變暖可能導致食品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3.2%,整體通脹率每年最高上升1.2%。這項研究發現還表明,儘管高、低收入國家都會經歷氣候帶來的通貨膨脹,但全球南部國家受到的影響更大。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該論文介紹,通過對食品生產、勞動力、能源需求和人類健康的影響,全球經濟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十分敏感。因此,理解天氣可能如何影響通脹,有助於幫助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如何影響通脹風險和全球經濟。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波茨坦大學Maximilian Kotz和歐洲中央銀行Friderike Kuik及同事一起,分析了1991-2020年間121個國家的月度全國消費價格指數和氣候數據,並將分析結果與物理氣候模型的預測結果相結合,估算了2030-2060年間未來氣候變暖對通脹的影響。

他們估計,在2035年的預計升溫幅度下,全球變暖會導致食品通脹率每年上升0.9%-3.2%,整體通脹率每年上升0.3%-1.2%。本項研究還預計,這將同時影響高收入和低收入國家,但一般對全球南部國家的影響更大,特別是非洲和南美洲國家。

這項研究的預測結果表明,氣溫上升會讓低緯度地區全年的通脹加劇,而這些影響在較高緯度地區僅會發生在夏季。此外,該研究估計2022年夏季的極端高溫使歐洲的食品通脹率上升了0.67%,在2035年變暖場景下這一增幅可能會放大30%-50%。

論文作者總結指出,氣候變化或會提高未來食品價格,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基於技術的適應措施或可大大限制這一全球經濟風險

【參考資料】

https://www.wenweipo.com/a/202403/22/AP65fd055be4b009ba8534330b.html

不想錯過最新精彩內容嗎?現在就訂閱!

近期文章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